随着中国医疗企业加速出海,多语言网站已成为品牌面向海外医生、患者和监管机构的“第一窗口”。然而,许多企业仍将本地化简单等同于“翻译”,忽视了医疗内容对术语准确、法规合规与表达一致的严苛要求。
一字之差,可能影响患者理解,甚至引发合规风险。
本篇聚焦医疗本地化的核心——术语管理,详解如何构建专属术语体系,确保网站内容的专业性、一致性与可信度。
一、为什么医疗术语管理是本地化的“地基”?
医疗翻译不是普通语言转换,而是涉及医学准确性、法规合规性与品牌信任的系统工程。其容错率极低—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在对医疗器械企业的警告信中多次指出,标签和宣传材料的不合规是常见原因之一。例如,不当的产品描述、未经批准的功效宣称或缺乏必要的安全信息,都会导致警告信的发出(FDA, Warning Letters Database)。
一个看似微小的术语误译,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:
l将“contraindication”(禁忌症)误译为“禁忌症状”,可能导致患者误解自身是否适用该疗法;
l把“adverse event”(不良事件)轻描淡写为“side effect”(副作用),可能弱化产品风险提示,违反FDA信息披露要求;
l使用非标准缩写如“Tx”代替“treatment”,虽在口语中常见,但在正式医疗文本中可能被视为不专业。
在美国监管环境下,网站内容被视为器械“标签/宣传”的一部分,其措辞需与说明书一致、真实且不误导。曾有 IVD 抗原自测产品因标签/性能信息与临床数据不一致而被 FDA 要求召回(Innova Medical Group 抗原测试,见 FDA 召回公告)。企业官网用语同样处于 FDA 审查范围,多份警告函直接引用官网宣称作为执法依据。若网站将关键的采样后检测时间窗等安全/有效使用信息表述不清(例如仅写 test as soon as possible 而未标注“within 30 minutes”),就存在被认定为误导性标签(misbranding)的合规风险。
这一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:医疗网站虽非正式注册文件,但在FDA、EMA等监管机构审查中,常被视为“推广材料”(promotional material)的一部分,需符合与产品标签一致的语言标准(FDA Guidance: Off-label Promotion, 2022)。
不同内容模块的术语风险场景
内容类型 | 高风险术语 | 潜在后果 |
产品功能 | 适应症(Indication)、作用机制(MOA) | 表述不清可能构成“超适应症推广” |
安全信息 | 禁忌症、警告、注意事项 | 与FDA标签不符将被视为合规缺陷 |
患者指南 | 用药指导、操作步骤 | 表达不清影响依从性,增加误用风险 |
法规声明 | FDA cleared/approved、CE marked | 用词错误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|
此外,术语不一致本身即是风险。例如,同一产品在不同页面使用“AI-powered”与“artificial intelligence-based”混用,不仅显得不够严谨,还可能被监管机构质疑内容治理能力。
因此,术语管理不应仅服务于注册申报,更应贯穿于所有对外传播内容,尤其是作为品牌“数字名片”的官方网站。
三、构建专属医疗术语库的三大核心步骤
要实现术语的系统化管理,企业需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。我们建议采用以下三步法:
步骤1:术语提取与标准化——建立权威源对照表
术语库的源头必须来自最权威的内部文件,包括:
lFDA提交资料(510(k)、PMA、IND等)
l产品说明书(IFU)
l临床研究报告
l注册标签(labeling)
从这些文档中提取高频、关键术语,形成中英双语对照表,并附加三项元信息:
l定义(Definition):明确术语的医学含义
l使用场景(Context):说明适用于哪些内容类型
l同义词/禁用词(Synonyms/Forbidden Terms):避免表达混乱
示例:
中文 | 英文 | 定义 | 使用场景 | 禁用词 |
适应症 | Indication | 产品被批准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| 产品页、临床数据 | "use case" |
不良事件 | Adverse Event | 与产品使用相关的不利医学事件 | 安全信息、患者指南 | "side effect"(除非确为轻微反应) |
此阶段建议由医学写作团队主导,联合注册、临床、市场部门共同确认。
步骤2:术语审核与合规对齐——引入三方校验机制
完成初版术语表后,必须进行多维度审核:
l医学审核:确保术语符合临床逻辑与科学规范
l语言审核:由母语医学译员评估表达是否自然、专业
l合规审核:对照FDA、EMA等监管要求,确认无越界风险
特别注意以下高敏感术语的处理:
l“Cure” vs “Treatment”:除非获得完全批准,否则避免使用“cure”
l“Safe and Effective”:需有充分临床证据支持,否则应改为“designed for safety”
l数值单位:确保符合目标市场习惯(如美国用“lbs”,欧洲用“kg”)
审核通过后,术语表应作为企业级资产归档,并设定更新权限与流程。
步骤3:术语落地与工具集成——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控
静态的Excel表格无法保证术语在实际翻译中被正确使用。必须将其嵌入生产流程:
l集成CAT工具:将术语库导入Trados、MemoQ等翻译辅助软件,设置“强制匹配”规则,当译员输入近似词时自动提示标准译法。
l对接CMS系统:在内容管理系统中建立术语校验插件,发布前自动扫描非标术语。
l版本控制与更新机制:随产品迭代或法规变化,定期更新术语库,并通知所有相关方。
结语:术语是医疗本地化的“无声代言人”
在医疗领域,每一个术语都是专业的体现,每一次用词都是信任的积累。构建专属术语库,不是一次性的翻译任务,而是一项长期的品牌基础设施建设。只有打好这一根基,后续的文化适配、用户体验优化、多平台运营才能真正落地生根。正如一句行业箴言所说:“You can’t scale trust without consistency”。没有一致性,就无法建立可扩展的信任。
👉 下篇预告:
术语准确只是第一步。如何让翻译内容真正“被理解”?
下篇内容,我们将深入探讨:文化适应性翻译——如何让海外患者读得懂、信得过、愿意行动。
言灵中国为医疗行业提供多语言本地化服务,已支持多家中国医疗企业完成海外网站建设与内容合规优化。如果您的企业正在规划出海,或对现有网站的本地化效果存有疑虑,立即联系我们。